產婦分娩時出血多,加上出汗、腰酸、腹痛,非常耗損體力,氣血、筋骨都很虛弱,此外,激素的改變使得新媽媽容易患產后抑郁,因此,產后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、適應來恢復身心,坐月子正是進行身心恢復的良好時機,身體基本恢復需要6~8周時間。
關鍵點讀:一般情況下,正常分娩后6—12小時內,建議新媽媽臥床休息。
在產后24小時,新媽媽一定要及時休息,趁著寶寶食量還不是很大,要多找機會睡覺,并密切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,注意異?,F(xiàn)象。
★體溫狀況
新媽媽體溫多數(shù)在正常范圍內,若產程延長致使過度疲勞,在產后最初24小時內體溫可能略升高,一般不超過38℃,如果新媽媽不哺乳,產后3—4天因乳房血管、淋巴管極度充盈發(fā)熱,體溫可達38.5C~39℃,一般僅持續(xù)數(shù)小時,最多不超過12小時,這是正?,F(xiàn)象。
★血壓狀況
一般,新媽媽的血壓在產褥期平穩(wěn),變化不大,患妊娠高血壓疾病的新媽媽,在產后血壓多有較明顯降低。由于子宮胎盤循環(huán)停止及臥床休息等因素,新媽媽產后脈搏略緩慢,1周后基本可以恢復正常,不屬病態(tài)。
★宮縮疼痛狀況
分娩第一天,子宮就開始下降,子宮大約在產后10天降入骨盆腔內,產后初期,新媽媽會因為持續(xù)的宮縮而引起下腹部陣發(fā)性疼痛,這叫做“產后宮縮痛”,一般在2~3天后會自然消失。
★警惕產后出血
在產后第一天,新媽媽需要特別注意預防產后出咀,若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達到或超過500毫升,則稱為產后出血,與子宮收縮乏力、胎盤滯留或殘留、產道損傷等有關,可導致休克、彌散性血管內凝血,甚至死亡。
一般來說,產后1小時左右,新媽媽會出很多血,這是子宮里未排凈的余血、黏液和其他組織,此后,血量會逐漸減少。在分娩后兩小時內,新媽媽最容易發(fā)生產后出血,所以分娩后仍需在產房內觀察,以后自己也要繼續(xù)觀察,一旦陰道有較多出血,應通知醫(yī)生,查明原因,及時處理。
★好好休息
分娩過程耗盡了媽媽的體力,因此產后最重要的是休息,以確保體力的恢復。剛出生的寶寶食量并不大,而且睡得多,新媽媽要爭取時間多睡覺,此外,盡量回絕親友的探訪。
關鍵讀點:會陰側切后新媽媽要注意衛(wèi)生,避免感染,同時盡量避免傷口開裂。
會陰側切后,醫(yī)生會對傷口進行縫合,一般情況下4天左右拆線,腸線需慢慢吸收,1個月左右恢復,產后需要注意對傷口進行護理。
★傷臼恢復中的護理
1.保持正確的臥位:如為左側切應采取右側臥位或仰臥位,以免惡露污染傷口。
2.保持外陰清潔、干燥:及時更換衛(wèi)生巾;24小時內配合護士做會陰沖洗2次;大小便后應使用流動水沖洗會陰;便后擦拭時應從前向后擦,以免污染傷口。
3.適當做縮肛運動,促進盆底組織、會陰組織及產道恢復。
4.保持大便通暢,以免傷口裂開,排便時,最好采用坐式。有的新媽媽不敢解大小便,怕會陰側切傷口裂開,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發(fā)生這種問題的,不必因此而壓制大小便。5.拆線后,如惡露還沒有干凈,仍然應該堅持每天用溫開水沖洗外陰2次;此外,"拆線后傷口內部尚不牢固,最好不要過多地運動,也不宜做幅度較大的動作。
6.性生活一般在產后2個月左右恢復,為避免恢復后的肌肉組織被牽扯,可使用潤滑劑。
★傷口恢復的特殊情況
如果傷口出現(xiàn)以下情況,建議新媽媽及時去醫(yī)院就診:
1.縫合后1—2小時傷口部位出現(xiàn)嚴重疼痛,而且越來越重,甚至出現(xiàn)肛門墜脹感。
2.產后2~3天,傷口局部出現(xiàn)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癥狀,有時伴有硬結,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。
3.傷口拆線后裂開。
★提示
醫(yī)生在做會陰側切傷口縫合時一般使用腸線,不用拆,當腸線被吸收到一定程度時,線就會松,新媽媽只要在清洗外陰時輕輕將線拉出就可。